共相怨害喻:陀羅尼 (19-暖玥婆婆的過橋湯系列) That mischief hatches, mischief Catches. (19-Bridge For The Soul Of Mila LL )

 共相怨害喻:陀羅尼

 (19-暖玥婆婆的過橋湯系列)

That mischief hatches, mischief Catches. 

(19-Bridge For The Soul Of Mila LL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3dFs0HpLvI&feature=youtu.be


文創/攝影:

Mila LL (米樂&家族)

參考資料:正覺同修會


( 🔔If you need to read the English or other Languages, You can go to Googles  page or others translations items for translate please.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暖玥婆婆的過橋湯系列 形成的緣由:》


《暖玥婆婆的過橋湯》是敝人2021年初開啟的系列。

將不定期放送,由《部落格》與YouTube 先後釋出。以方便習慣文字閱讀,與視頻觀看的舊友新知 閱聽。


系列名的產生,來自「孟婆湯」+「奈何橋」的概念。

但上述典故有些清冷,因此,只採用「橋 + 湯」作為引子。

「暖」才是重點。


此系列的產生,源於2020年尾的構思,以及這些年對於生命的進程、靈性探索、西方信仰、東方正法的學習.......


一路走來,豁然開朗⋯⋯

世上煩惱,實因執念中的 貪瞋癡慢疑....

而一次次的輪迴.....


獻給每一位陪老婆婆走過的眾生。🙏


🔔🔔為了方便預告及補充視頻中不夠清楚的文字,故而在視頻的下方,補充部分(或全部)的內文。


之後,敝人還會在《暖玥婆婆的過橋湯系列》中,推出全文。可查閱該部落格相關資訊:https://afullwfamily.blogspot.com/ 


🙏🙏本集英語翻譯採取「諺譯法」~

1.詛咒就像雞,會回到自己的窩 2.害人害己 3.惡有惡報.🙏


《共相怨害喻 :陀羅尼 ~內文如下》:


各位是否有這樣的經驗?!

有人惹怒你;你心心念念想著反擊?!


今天這個視頻的典故 來自佛典故事:它取自《百喻經》的卷4. 


話說...早年有一個男人,因為與某人產生了不愉快的事,導致相互瞋恨;他因此氣悶於胸、愁憂不樂。


有人得知此事,便問他:「你為何看起來如此憂愁憔悴?」


男人便答:「 因有人毀謗我,所以我很憤怒。但以我目前的力量,不能夠報復他,總想:何時才能報一箭之仇、解心頭之怨?!」


來者回道:「我知有一種叫作毘陀羅咒可以對治。」


男人一聽,立刻心旌揚動。

但來者連忙點出此咒的禍患!

即:此毘陀羅咒雖可傷害對方,但它在未傷害對方之前,就先害己!


男人聞言,不僅不怕;反而振奮起來。


因為他長久以來,念茲在茲的,就是如何能夠報復對方,即便須先自傷,也在所不惜。


男人催道:「請快你教我!」


故事至此,大家是否覺得很不可思議?!

偏偏他的行爲,經常發生在你我周圍。


現在讓我們認識一下佛典故事中,談到所謂的咒─毘陀羅尼─

〔編案:咒有時也翻譯為陀羅尼〕


「陀羅尼」在佛法裡面講的是所謂的「總持」。

其意為:於一文、一法、一義之中,持一切法、持一切文、持一切義。」


在《大智度論》談到:什麼叫作陀羅尼呢?

龍樹菩薩告訴我們:

陀羅尼就是「能持」跟「能遮」的意思。


「能持」就是陀羅尼可以持種種善法,令不失壞;

「遮」就是遮止種種的惡心、惡行 而令它不生。


上述故事的男人,一心復仇,其因在於心不平、氣不順的煩惱障。


但佛法不是單純的除卸煩惱障而已,然,若過不了煩惱障的心、口、行,自然生生世世輪迴,並與遠親債主一再折磨及償還。


那麼,有什麼方法可幫助我們減輕煩惱呢?

就是:「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這四個步驟:描述了當我們面對煩惱現前時:

.勇敢,不要逃避 面對它;


. 接受這個既定的事實,


. 自問:該如何理性的處理事情?


. 有序地將它去蕪存菁的處理妥當。


最後放下,不要罣礙。


可是此法,不是佛法的全貌。

但若運用這個方式,無形中可以幫助我們對治世間不少的麻煩事。


所以若從這個方面來說,這也是一種的總持,也是一種的陀羅尼。


然這四點都落在世間法及其境界裡,也就事情的表面層次,進行處理,可是它無法深入到事情的核心。


而這個所謂的核心,就是煩惱的本源,不能理解核心本源,也就不能對治核心煩惱,進而解脫。


只能說這個四個除煩惱障的步驟,可歸類為:對治世間性障的便捷之法。


佛陀所講的解脫道不只如此。

如果我們確實按照 佛陀講的解脫道,一步一步勇猛精進的修習,那麼 佛陀所教的這個解脫道,就能夠讓我們真正徹底的解脫煩惱。


因為,真正佛法的解脫道,有更多、更深入、更勝妙的道理,等著大家去學。


但你我若真的要學佛法的話,一定要超越這四個面向的層次。


阿彌陀佛 🙏


Thank You For Watching. 


🙏🙏這個典故非常重要,建議收看:正覺同修會的佛典故事的全部視頻與文字: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3/2555-a13_001


目前我們這個系列,預計給大家錄製的第一個部分叫作《佛典故事》,第二個部分則是講述 平實導師的《起信論講記》。


《佛典故事》的部分主要側重的地方,也就是希望對於許多廣大的初機學佛人,希望透過故事的方式,來告訴大家 佛陀的教誨,並且從中引生大家對於學佛的興趣;所以這個部分《佛典故事》的內容,會偏向於比較淺顯而容易理解。


在《起信論講記》的部分,就會依據 平實導師書上的內容,再稍微深入一些。那接下來我們就進入今天的《佛典故事》的第一集。


我們今天跟大家講的這個故事叫作〈共相怨害喻〉,這個故事是取材自《百喻經》的卷4;我先把這個經文唸一次:


昔有一人,共他相嗔,愁憂不樂。有人問言:「汝今何故,愁悴如是?」即答之言:「有人毀我,力不能報。不知何方可得報之,是以愁耳。」有人語言:「唯有毘陀羅呪可以害彼。但有一患,未及害彼,反自害己。」其人聞已便大歡喜:「願但教我!雖當自害,要望傷彼。」 1


這一段的經文,簡單地解釋就是說:從前有一個人,跟他人因為一些事情產生了不愉快,所以導致相互瞋恨的結果;因為這個瞋的關係,因為生氣的關係悶在心裡,所以就以至於愁憂不樂。


後來有另外一個人就問他說:「你今天是怎麼回事,為什麼看起來這麼憂愁、這麼憔悴呢?」


這個故事的主角就回答說:「因為有人毀謗我,所以我很生氣。但是以我目前的力量不能夠報復他,所以我一直在想,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夠狠狠地予以報復,所以我一直在發愁。」


聽到這個話的人就跟他講說:「我知道有一個叫作毘陀羅咒的東西可以辦到。這個毘陀羅咒可以傷害對方,但是用這個毘陀羅咒有一個禍患,就是它在還沒有傷害對方之前,就會先害到自己。」


這個故事的主角聽了之後,不僅沒有心生畏懼,反而覺得很高興;因為他這些日子以來,念茲在茲的就是如何能夠報復對方,所以即便是要先傷害自己,他也在所不惜。


所以他就很高興地說:「請你教我(願但教我)!雖然我知道你講的這個事情會傷害到我自己,但是我心心念念的就是要能夠傷害對方;如果能夠傷害對方的話,再怎麼樣傷害到自己也在所不惜。」


這是這一篇的佛典故事,聽了之後,各位也許會覺得匪夷所思,怎麼會有這樣的心行呢?

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心行,請各位細細地聽下去就會知道了。


首先,我們要來看看在故事裡面,有談到所謂的咒─陀羅尼─這件事情,雖然故事裡面說的是「毘陀羅咒」〔編案:咒有時也翻譯為陀羅尼〕;


我們先根據「陀羅尼」這三個字來跟大家說明,陀羅尼在佛法裡面講的是所謂的總持,它的意思就是:「於一文、一法、一義之中,持一切法、持一切文、持一切義。」


這有一點像是可以比喻成——好像是我們掌握了其中的精要的這些道理、或者精要的文句、或者精要的義理之後,倚之我們就能夠掌握更深廣的名相、或是義理、或是文詞。


比方說,在《大智度論》裡面就談到:什麼叫作陀羅尼呢?龍樹菩薩告訴我們:陀羅尼就是「能持」跟「能遮」的意思。能持就是陀羅尼可以持種種善法令不失壞;遮就是要遮止種種的惡心、惡行而令它不生。這個就是在《大智度論》裡面談到的陀羅尼的意思。


各位在看這個事情的時候,一定免不了的會想到,這麼多、這麼多勝妙的佛法,怎麼可能用簡單的一句,或是簡單的一段,或是簡單的一個義理,能夠總持所有佛法呢?


種種善法有這麼多,你又怎麼能夠說,所謂的持種種善法令不失壞,又要遮止種種的惡行而令它不生呢?

這個道理,我們不妨用世間法的方式來告訴大家。


請大家想想看,我們在世間學習知識的時候,是不是都在用類似的方法?


比方說,我們最簡單、最簡單的,當我們以前在小學(剛進小學)的時候,那時候老師教我們,我們要演算乘法的時候,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背誦、記誦所謂的「九九乘法表」;當我們把這個九九乘法表把它背起來之後,以後我們碰到乘法的題目的時候,就很容易按照九九乘法表來依樣畫葫蘆,就能把這個事情給解決了。


那麼這個九九乘法表,其實如果按照現在一般人學習數學的眼光來看,它其實就是用一種記誦的方式,幫你省去了反覆累加的過程,使你能夠直接靠記憶力,就把它適當的結果給提取出來,這樣子就方便你作運算。


那麼,這樣子一個方式,您想想看,我們在作任何的算術的時候,凡是碰到乘法的時候,都可以從九九乘法表裡面把它掌握得清清楚楚。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九九乘法表對於我們學習算術來講,也就是一種的「總持」。


又比方說,我們現在經過政府的宣導之後,現在人們為了要對治燒燙傷這些意外的時候,我們常常會宣導民眾們要注意,比方說要遵循「沖、脫、泡、蓋、送」這個五個字的訣竅,遵守這個五個字的訣竅,這五個字每一個字都代表了一道的手續。


比方說「沖」,就是當發生燒燙傷的第一時間,一定要趕緊去沖冷水,最好能夠沖足夠的時間。


「脫」就是必須要在這個沖冷水,或者浸泡冷水的時候,想辦法把纏縛在燒燙傷部位的這個衣物,把它用不傷皮膚的方式,把它給脫下來。

以此類推,所以每一個字代表了就是一道的手續。


那麼這一道道的手續,經過政府的大力宣傳之後,現在甚至連小學生也都能夠朗朗上口。


所以表示說,凡是人碰到有燒燙傷的這個情況的時候,第一個就會想到了這個五個字的口訣;以至於說,你就可以正確地按照這個口訣去作,然後避免燒燙傷的進一步傷害。


這個口訣其實也就是代表著,它把燒燙傷在送醫之前所該作的事情,用簡單的口訣讓大家容易記誦,藉這個方式,你就可以把先期處理燒燙傷的知識把它學起來。


所以,從這個部分來講「沖脫泡蓋送」,它其實也是處理燒燙傷的一種總持。


所以從這樣來說,我們就可以看到,總持這件事情在我們世間的學習方式來說,它就是一種記憶的方式;最起碼在這裡舉的例子來說,比方說我們舉「九九乘法表」,舉「沖脫泡蓋送」,這個都是所謂的口訣,就是幫助大家的記憶。


所以對於總持、對於陀羅尼這件事情的最基礎、最入門的瞭解,就是它是一種記憶的方法。


那剛才是說我們在世間學習知識的方法而舉例來說,現在我們再從比較接近佛法一點的這個世間的方式來說說看。


比方說,我們都曾經聽到過這樣的說法,就是我們如果能夠把持著幾個原則的話,那將有助於我們能夠減輕煩惱。


什麼原則呢?那就是:「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這四個步驟就描述了當我們面對煩惱、在煩惱生起的時候,特別是不順遂的事情在我們的眼前現起的時候,這時候我們要先勇敢不要逃避而去面對它;然後接受這個境界存在的事實,因為它畢竟都已經現行在眼前了;接下來要問自己說,該作的理性處理是什麼事情?


先把你的情緒擺一邊,先在理性的層次把該作的事情作完之後,接下來就可以想辦法把它放下而不要罣礙。


這個是許多人常常接受到所謂的佛法的觀念,好像儼然佛法就只是「面對、接受、處理、放下」的層次。


但是,我們卻要跟大家說的是,雖然說這四個詞的口訣: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確實當我們在運用這個方式的時候,無形中可以幫助我們對治了世間的不少的麻煩事情;所以若從這個方面來說,這個也是一種的總持,也是一種的陀羅尼。


可是我們卻要附帶的提醒大家,所謂的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全部都是落在世間法、世間的境界裡面去談這些事情;所以我們應該要正確地跟大家講說,所謂的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它所講求的是所謂的對治性障的方法。


這個方法在我們面對一般的麻煩事情,一般的煩惱的時候,這個方法確實有它的用處在;不過,只要各位真的練習過了,真的瞭解它的意涵之後,您就會曉得光是靠這四個面向,而要能夠對治所有的煩惱,那常常是力有未逮的。


因為這裡面所謂的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都只是在事情表面的層次在處理,沒有辦法深入到事情的核心;這個所謂的核心就是煩惱的本源,所以從這一點來說,我們只能說這個部分它沒有觸及到煩惱的核心,所以當然不能夠真成為對治煩惱、導致解脫的一個有效的方法。


所以我們才會跟大家說,我們把這個方法,把它歸類成是世間用來對治性障的方法。


但是,佛陀所講的解脫道就不只如此了,如果你有確實按照 佛陀講的解脫道一步一步修習的話,那麼 佛陀所教的這個解脫道,就能夠讓我們真正徹底的解脫煩惱。


所以在這個部分,我們說:學佛,雖然說您一開始學佛的時候,也許對於這種面對、接受、處理、放下這樣子的一個處事原則,覺得聽起來還不錯,還挺受用的;不過我們要鼓勵大家,瞭解這個還不是佛法!


真正佛法的解脫道,有更多、更深入、更勝妙的道理等著大家去學,希望大家真正要學佛的話,一定要超越這四個面向的層次。


回過頭來講陀羅尼,這個部分如果按照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這四個世間法的程序,確實它也是像一種總持一樣,可以讓我們對治一般的狀況。


另外,當然還有人講說(也有人喊出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又有人講說「我們只要隨時保持著念念覺知,不要被境界牽著鼻子走」。


像這些說法也是一樣,聽起來都是勉勵大家,在煩惱生起的時候要對治自己的心行;當你常常把這些個文句,把它記起來的時候,就會時時地提醒自己。


所以,以至於說你在面對煩惱的時候,你也會在煩惱剛要生起的時候,你也許就會警醒自己說:「哎!我不能再繼續生起煩惱了。」


所以,「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類型的說法,其實也可以算是(在世間法來說)對治性障的一種陀羅尼;因為你只要持著它,就能夠有效地來幫你在一般的狀況,避免你再次的陷入煩惱之中。


所以講來講去,這個世間、這些世間的法,包括我們剛剛講的九九乘法表,燒燙傷的處理,或者是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或者是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些世間的方法,其實它的本質都是一種記憶的方法;或者另外一種理解的方式,就是它都是一種口訣,透過這個口訣的方式,讓你掌握到你接下來應該要怎麼作比較好。


所以,如果我們真的深入去看的話,我們會發現到,我們從小到大的學習過程裡面,我們總是一遍又一遍的運用陀羅尼的方式,來幫助我們學習。


如果各位對這一點有所懷疑的話,你不妨回想看看,當我們在經過任何一次的考試的時候,我們在考前複習的時候,總有一些方式(我們會發展出符合自己的這個方式)來記憶;


比方說,如果是考地理的知識,我們都往往會想出各式各樣符合自己記憶方法的口訣出來,幫我們在考試的時候,能夠回想起複雜的地理知識,那也就是一種陀羅尼了。


所以,回過頭來就是告訴大家,正因為我們在世間法上學習是這樣子,這也表示說,我們人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於架構知識的體系,確實就是一層、一層、一層的方式去架構的。


下層的知識架構完成之後,我們要能夠掌握已經架構好的知識領域的話,一定是用我們所熟悉的方式,把它用某一個方式組織起來,比方說用口訣的方式,比方說用概念的方式。


當你把這個複雜的知識,一層的知識把它形成一個統合的口訣,或是形成一個統合的概念的時候,這個就表示你正在用陀羅尼的概念。


所以,照這個概念來講,我們再回頭來看看《大智度論》裡面講的,為什麼陀羅尼能持種種善法令不失壞,能遮種種惡心、惡行而令不生呢?


這並不是說《大智度論》(龍樹菩薩的意思並不是)說,唯一一種的陀羅尼就一定有這樣的功效,不是這個意思。


龍樹菩薩講的是說:當我們要令善法不失壞的時候,我們針對我們現在想要持的那些善法,我們就必然會有自己相應的陀羅尼在。


同樣地,佛在教導弟子的時候,要持哪些善法,持哪一類的善法;乃至於說,持許多類的善法的時候,也都會有相應的陀羅尼來教導弟子們。


這個主要就是引領眾生學習諸善法,一定是透過這樣的方式去學習的。


所以,依照這樣講來,這個既然是我們學習一切法的方式,所以諸位現在對於陀羅尼最原始的,所謂於一法、一文、一義之中,持一切的法、一切的文、一切的義,是不是就不再陌生了呢?

因為這個就是我們學習知識的方法。


照這樣來講,各位也許會覺得:「那這樣子的話,這個明明是學習世間知識的一個記誦的法門,也是我們學習的方式,那為什麼在故事裡面又特別提到毘陀羅咒這件事情呢?」


我們在這裡就要跟大家稍微提醒一下,我們在這裡跟大家講的是——陀羅尼(咒)它是一種總持,它是一種的記憶方法;可是這種記憶方法,你既可以用在正的地方,當然你也可以把不好的事的這些方法,用某一個方式把它記起來。


所以陀羅尼的本身,它只是一種的方法,它是中性的,它並無關善惡。


但是各位卻在這一節裡面,看到 龍樹菩薩說陀羅尼是要持種種善法令不失壞,遮種種惡心、惡行而令不生,卻是把陀羅尼只講到善的地方,那是因為我們如果在佛法裡面講陀羅尼,當然講的就是善法,當然講的就是有利於大家修行的清淨法;可是如果離開了佛法的範圍,在世間法的範圍的時候,世間人當然就有善、有惡;既然陀羅尼是一個中性的記憶的方法,所以它到最後,當這個方法發揮出來的時候,也就有善、也有惡。


〔編案:依附於善法或惡法的中性法,當然也就或善、或惡了。〕


所以,在故事裡面的毘陀羅咒,首先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毘陀羅咒它的目的是要害人的,所以既然是要害人,它當然就不是善法;並且它除了害人之外,還會害到自己。害人害己的法怎麼可能會是善法呢?


所以這個故事裡面講的毘陀羅咒,跟我們在佛法裡面講的咒——陀羅尼,完全相反,完全不一樣。


那麼針對陀羅尼這件事情,它牽扯到的還有一些其他狀況,比方說在《般若經》裡面有提到所謂的五百陀羅尼,或者是在 彌勒菩薩說的《瑜伽師地論》裡面,也有談到菩薩應該具有的妙陀羅尼;這些陀羅尼都是有關佛法的修證,對大家的道業都是有所幫助的。


那我們在接下來幾集裡面再來跟大家談,今天就先上到這裡。


阿彌陀佛!🙏


📡Mila LL Data📡》:


📭📭📩📩如果,你們有事聯絡Mila LL   歡迎使用下方的聯絡email address. 

勢將儘快回覆各位。


YouTube 訂閱》

19110320 MilaLLteam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lndaxw3Jvi4XM4ebQP30w


《暖玥婆婆的多稜鏡》

https://afullwfamily.blogspot.com/ 


Mila LL email :

milallteam19110320@gmail.com

🙏🙏🙏🙏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