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人身 為佛法 (22-暖玥婆婆的過橋湯系列) Keep The Human Being For Apramāṇa. (22-Bridge For The Soul Of Mila LL )

 保持人身 為佛法

 (22-暖玥婆婆的過橋湯系列)

Keep The Human Being For  Apramāṇa. 

(22-Bridge For The Soul Of Mila LL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PYu4jo3mCg&feature=youtu.be


文創/攝影:Mila LL (米樂&家族)

參考資料:正覺同修會


《本集視頻全部內文 如下:》


對於修學佛法,許多人總覺得遙不可及,也有一些人認為學佛 就是拿香合十拜拜。


那您是怎麼看待這件事呢?

請看佛典是如此說明的...


修學佛法,先當要歸依佛、法、僧三寶,正式成為一個佛弟子,並信受佛的教誡教授。


而五戒是一切戒的基礎,如果五戒具足不犯,就能夠在來世 繼續擁有人身,這對我們未來的菩薩道,是很重要的。


也就是說,得先保住人身,才能以此作為修行的工具。

不知您是否聽過一則有關為了金錢,而受持三歸五戒的典故?!


請看《雜寶藏經》裡面的記載:

佛世時,有個名叫弗奢的長者,他有兩個女兒。

其中一個女兒出家行道,因為勇猛精進,證得阿羅漢果;但另一個女兒充滿邪見,不信三寶。


父親為了這女兒能夠同霑法喜,就提議這不信三寶的女兒:

「只要妳現在歸依佛,我就給妳一千枚金幣,如果妳還能歸依法、歸依僧,並受持五戒,就給妳八千枚金幣。」


女兒一聽,歡喜不已!

速速受了三歸五戒。過了不久,這個女兒捨報後,即往生欲界天,進了佛所,聞佛說法,最後證得了須陀洹果。


這事是不是很奇妙!?

是的。


各位菩薩,這件事情說明:

這女兒即使是為了獲得父親的錢,而去受三歸五戒,也都能有這麼大的功德。


由此,我們可以得見佛法的聖妙;也看見這位父親的用心良苦。


我們應需明白:修學佛法須先斷我見、斷煩惱障;繼而脫離生死大海;最終目的就是成佛,爾後救護眾生。


而人身,就是學法的道器,因此你我能生生世世保有人身,即是成就救護眾生、成佛的關鍵。


願我們發願生生世世擁有人身,「再來」娑婆世界....

自度 度他。


阿彌陀佛 🙏

感恩:正覺同修會 資料提供


😇本集視頻翻譯採取半直譯的方式。實因,佛法深奧,很多意義與英文無絕對直譯的對等字。因此,採取接近的字來表示。


🙏🙏由於這篇視頻深層的意義,有待認真思考,故而特別建議大家能夠參考:「正覺同修會」:

《學佛之基本觀念()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4/5507-a24_009


另附上全部《學佛之基本觀念()》的內文:


今天我們要跟大家談的主題是「學佛之基本觀念」。

首先,我們先跟大家介紹:諸佛常法。


就是說,一切諸佛都有一個固定不變的通則,就是凡有外道來請法時,都會依照慣例先叫他修次法,就是先跟他講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換句話說,先要告訴他有關次法的部分。


那什麼是施論呢?

就是告訴他布施之論,告訴他布施有什麼樣的因果,現在種下布施的因,將來就會得到什麼樣的果報;並且告訴他要捨棄貪、捨棄瞋還有捨棄癡。


如果他能夠確實信受施論,對這個法信受了,瞭解布施的因果了,心中也毫不懷疑,接著再告訴他如何修行:就是在修行之前,先要把身心清淨下來;所以接著就是告訴他要持戒,也就是告訴他戒論,就是講持戒的內容與因果。


講清楚了、他願意持戒了,接著再說明三界,就是講欲界、色界以及無色界的境界。


也就是說,當施論與戒論這兩個論講完了,他聽了也能接受了,再告訴他生天之論;也就是告訴他三界境界,並且告訴他如何才能生天——就是說得要持五戒,這樣來世才能保住人身,然後再加修十善業,將來才能生欲界天。


如果這個聽得進去了,接著再告訴他修四禪八定才能生色界乃至無色界。


如果能夠接受施論、戒論以及生天之論,已經知道天界二十八天都是屬於三界生死境界,對這個已經具足信心了,心性已經調柔下來了,已經容易調教了,再進一步為他說明解脫道的法——所謂「欲為不淨,上漏為患,出要為上」,以及蘊處界無常、苦、空、無我等等。


所以,在《阿含經》裡面,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四個字「趣『法、次法』」,這個「趣」就是去向或歸向的意思。例如,《中阿含經》說的「向法、次法」,又例如《雜阿含經》說的「法、次法向」,這些都是在說明一個道理:就是修學正法,必須要有次第的「趣向法以及次法」,要如說修行。


也就是說,修學正法不能單靠一法,必須同時趣向「法」以及「次法」,道業才能有所成就。


那什麼是「法」呢?

就是指三乘菩提,包括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以及佛菩提,就是函蓋解脫道以及佛菩提道。


那什麼又是「次法」呢?

就是次於三乘菩提的法,也就是修學三乘菩提時應該要注意的種種事相。那又為什麼要修習次法呢?因為次法能夠幫助我們證得三乘菩提。


這就好比一個人,他如果想要橫渡到河的對岸,就得要依靠船筏作為渡河的工具才能到達彼岸;同樣的道理,如果想要取證三乘菩提,就得要依靠次法作為證道的資糧,這樣才能成辦。


次法的範圍很廣泛,除了前面講的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是屬於次法的部分,舉凡受持三歸五戒、修習定力、修除性障、深信因果、修集福德等等,都是屬於次法的範圍。


接著,我們概說三歸五戒。因為既然要修學佛法,當然先要歸依佛、法、僧三寶,正式成為一個佛弟子,並且信受佛的教誡教授。


五戒是一切戒的基礎,如果五戒具足不犯,就能夠保住來世繼續擁有人身,對於未來菩薩道的增上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條件;也就是說,先要保住人身作為修行的工具。各位菩薩!


即使是為了金錢而受持三歸五戒,也是有大功德。就像《雜寶藏經》裡面的記載:佛世的時候,有一位長者,名字叫作弗奢,他有兩個女兒。


其中一個女兒出家行道,修行精進而證得阿羅漢果;另外一個女兒充滿邪見,不信三寶。


父親就跟這位不信三寶的女兒說:「妳現在只要歸依佛,我就給妳一千枚金幣,乃至歸依法、歸依僧,並且受持五戒,我就給妳八千枚金幣。」


女兒聽了好歡喜,於是就去受三歸五戒。過了不久,這個女兒捨報往生欲界天而來到了佛所,聞佛說法證得了須陀洹果。


菩薩您看,即使是為了得到父親給的金錢而去受三歸五戒,也有這麼大的功德。


接著,我們再來談修習定力:定力是學法的基礎,如果沒有定力,心識散亂,那麼就無法斷結證果。


所以,先要用五停心觀來降伏攀緣心,改變貪染、瞋恚、愚癡以及憍慢的心性;也就是先要把心調伏下來,因為心性調柔以後,定力上來了,才有辦法斷我見證初果。接著,再來參禪求證真如,這樣參禪才會得力,才有辦法明心證真如,證真如以後也才不會退轉。


各位菩薩!

正覺同修會弘傳的無相念佛,就是《楞嚴經》裡面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法門的入門方便,非常殊勝!它可以讓我們擁有帶著走的定力,使得動態與靜態當中也都有定力,就是可以在行住坐臥當中都有定力,這是參禪所要具備的動中定力。


我們看《瑜伽師地論》卷53 彌勒菩薩的開示:【若依未至定證得初果,爾時一切能往惡趣惡戒種子皆悉永害,此即名為聖所愛戒。】論文中的未至定,就是講未到地定。這段論文的意思是說:如果依未到地定的定力而證得初果,那麼一切能通往三惡道的惡戒種子,就都將會永遠斷除,也就是不會再犯惡戒而下墮三惡道。


所以說,凡是想要證得初果而不退轉的話,就必須要有基本的未到地定的定力作為支撐。如果沒有未到地定的定力,那麼就沒有證初果的實質,也就只是一個初果向。


那什麼是初果向呢?

初果向的意思是說,正要進入初果,但還不是初果。


因為跟初果的解脫不相應,沒有初果的實質,只是乾慧,沒有初果解脫的功德受用。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真善知識的攝受,很容易再退回到凡夫的常見或斷見之中。


可是定力只能伏惑,不能斷惑,斷惑得要依靠智慧上的修學,再加上定力的支撐,才能斷惑證果,就是所謂的「先以定動,後以智拔」。所以說,修學佛法得要於未到地定得自在。


那麼如何才能於未到地定得自在呢?

菩薩您只要把正覺所弘傳的無相念佛、看話頭功夫學會了,也就具備了動中的未到地定的定力。


如果學會了無相念佛功夫,就容易一心不亂,將來轉入看話頭、參話頭,因緣成熟時,可以明心開悟成為實義菩薩,就不再是凡夫菩薩了。


所以,來正覺學正法的第一步,就是先要學會無相念佛功夫,有了這個作為基礎以後,接著第二步、第三步……,就這樣有次第地往成佛之道邁進。


接著,我們說修除性障。

什麼是性障?

性障就是講「五蓋」:貪欲蓋、瞋恚蓋、掉悔蓋、睡眠蓋以及疑蓋。這五蓋會障礙學人證得四禪八定,也會障礙學人修證三乘菩提,所以要降伏五蓋。


接著,說到修集福德。

事實上,福德的範圍很廣,不單是財布施、法布施以及無畏布施的福德;舉凡練定力、除五蓋、護持正法、修三福淨業等等都函蓋在福德的範圍裡面,也都屬於次法的部分。


那什麼是三福淨業呢?

在《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裡面,佛說三福淨業就是:「第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第二、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第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註:【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淨業。】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螢幕字卡內容。)


接著,佛又開示說:「三福淨業,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成佛的淨業正因。」(註:【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螢幕字卡內容。)

這意思是說,三世諸佛之所以成佛,不能離開三福淨業。


此外,深信因果也是學佛的基礎,就是要相信有三世輪迴與因果業報。


那為什麼說要相信有因果業報呢?

因為每個人身中都有第八識如來藏在收藏自己所造作的一切善惡業種,等到因緣成熟時,果報就會實現。


因為如來藏不簡擇一切法,所以能夠平等地攝受一切善惡業種子,能夠持一切所熏習造作的善淨法種子以及惡法種子。


所以修福,福報不會遺失,作了不必去記掛它,因為如來藏自動幫我們收藏得好好的;同樣的,造作了惡業之後,惡報也不會流失,未來緣熟了,如來藏就把相應的種子送出來。


底下我們就舉三個典故為例子,來說明因緣果報的道理。


在《法句譬喻經》卷2記載說:佛世的時候,摩訶目揵連看見琉璃王為了要報宿怨,率領大軍要去攻打舍夷國。


於是摩訶目揵連趕快前往佛所,稟白 佛說:「現在琉璃王要攻打舍夷國,我想用四種方便法來救舍夷國人:第一、把舍夷國人舉到虛空中,第二、把舍夷國人舉到大海中,第三、把舍夷國人舉到兩座鐵圍山之間,第四、把舍夷國人舉到他方的大國中央;讓琉璃王不知道他們的去處。」


佛告訴目連說:「雖然我知道你有這樣的智慧與德行,能夠安處舍夷國人,但是萬物眾生有七件事是不可逃避的。


哪七件事呢?

就是生、老、病、死、罪、福以及因緣。


這七件事雖然想要逃避,卻不能得自在。你的威神力可以這麼做,但是他們往昔的罪過卻不可脫離。」


目連禮佛之後就離去了,他想要以自己的力量來攝取四、五千個舍夷國人,想把他們裝在缽裡面,然後舉到虛空中。


當琉璃王的大軍撤離之後,目連前往佛所向佛作禮,很得意地稟告 佛說:「琉璃王討伐舍夷國,弟子承佛威神力救了四、五千個舍夷國人。


現在他們都在虛空中得救了。」佛告訴目連說:「你有前往去看看缽裡面的人嗎?」


目連回答說:「還沒有前往去看。」

佛說:「你先去看看缽裡面的眾人。」

目連就以威神力取下缽來,一看缽裡面的人,全部都死了。


目連看了心裡很難過,哀傷哭泣地稟告 


佛說:「缽裡面的人全部都死了,道德神力也不能免除他們往昔所累積下來的罪過。」

佛告訴目連說:「有了這七件事,即使佛與眾聖神仙道士,想要為他們隱藏形體都無法逃避的。」


接著,我們再講另一個典故。根據《楞嚴經》卷5記載:【驕梵缽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有口業,於過去劫輕弄沙門,世世生生有牛呞病。」】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

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5)這裡驕梵缽提說他過去劫時犯有口業,就是輕視嘲笑一位老比丘,所以生生世世有牛呞病,也就是生生世世有牛相,並且每次飯後就會像牛一樣在作反芻的樣子。


也就是說,由於過去劫輕弄一位老比丘,說他吃飯像牛一樣,導致五百世作牛的正報受完以後,即使現在成為阿羅漢了,業的餘習都還是存在。


因為善惡業種一定會由自己的如來藏自動收藏得好好的,緣熟時就得要接受往世業種現前的果報,以及業的餘習都還會保留著。


又例如《增壹阿含經》卷18的記載:有一天,目連尊者進入羅閱城托缽的時候,被外道包圍打殺,結果被外道用瓦片、石頭打得體無完膚、骨肉爛盡,目連尊者就以神通飛回精舍。


因為目連尊者跟舍利弗很要好,他要去跟舍利弗道別,說他被外道包圍打殺,如今骨肉爛盡了,這個身體已經不堪使用了,因此想要取般涅槃。


舍利弗說:「您是世尊的弟子當中神通第一,您為何不用神通避開呢?」


目連尊者回答說:「要索受報,終不可避。」

意思是說,當人家要來討回所受的果報時,終究是無法逃避的。


因為一切的善惡業種,一定會由如來藏執持種子而隨緣應報,歷經無量世以後果報仍然昭昭不爽。


所以成為阿羅漢以後,仍然還要接受往世業種現前的因果報應。

如果是菩薩,不入無餘涅槃繼續進修佛道,也還是會有往昔無量世所造的業種現行,緣熟時也一樣要受異熟果報,除非入無餘涅槃。


阿彌陀佛 🙏


YouTube 訂閱》

19110320 MilaLLteam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lndaxw3Jvi4XM4ebQP30w


《暖玥婆婆的多稜鏡》

https://afullwfamily.blogspot.com/  🙏🙏🙏🙏


留言

熱門文章